工作任职岗位可能会要求您创建编写和修改各种文档,范文在我们学习写作的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范文的指导,我们可以在文档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您在寻找好文章吗看看“民情走访日记”吧,别担心你会找到适合你的内容!...

活动范文 > 活动范文 > 导航 > 民情走访日记收藏六篇

民情走访日记

2024-07-10

民情走访日记收藏六篇。

工作任职岗位可能会要求您创建编写和修改各种文档,范文在我们学习写作的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范文的指导,我们可以在文档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您在寻找好文章吗看看“民情走访日记”吧,别担心你会找到适合你的内容!

民情走访日记【篇1】

2016年9月19日,星期一,晴 地点:xxx

从去年3月起病,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现已冻风,卧病一直在床,大小便都拉在床上,俩儿子又都是精神病患者,生活真是雪上加霜,大儿子也出现精神问题,导致媳妇离弃改嫁,现有三孩子,大的10岁 小的5岁,二儿子至今未成家因为病因!

xxx义工能为他们能做的就是面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发出倡议,积极行动起来,伸出友爱之手、献出一份爱心!

民情走访日记【篇2】

3月12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在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志华的率领下,来到三都镇新和村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问民情,访企业,共谋发展。

久违的太阳今天终于出现,给人的心情带来无限的愉悦,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看了一家伞架加工企业新星伞架厂,一家西红花企业,访问了三家老党员和困难户。听过介绍后得知,伞架加工企业新星伞架厂能为村解决70余个就业岗位,而村民方建林家聘请的10余名妇女正在仔细分拣西红花花丝。他们不仅能带头致富,而且能为村民解决务工问题,增加村民收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从走访的老党员和村民口中得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肯干事,为村民解决了很多问题,评价很高。

感受一:村民普遍生活条件较好,绝大多数都建有楼房,村风良好,环境整洁。淳朴的村民高歌政策,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依,小孩上幼儿园很方便。

感受二:新和村两委班子想干事、肯办事、会办事,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群众关心的居家养老、山改田、宅基地平整等问题上,村里非常积极认真地在做,而且都做得不错,能对特困户关心照顾。

3月12日  星期一 晴转多云

上午8:20,我们班子一行三人,在郑局长带领下出发。赴三都新和村。周六已与村书记主任作了联系。9:10,到村,未作休息立刻赴企业和农户走访。

第一站是新星伞架厂。该厂为手工作坊,可在厂里工作,也可在村民自己家加工。厂里雇有员工七十余人,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体格瘦小的农妇。大多数为三都本地人,也有少量是外地来打工的。一般每个员工月收入是二三千元,每个员工都显得忙碌而满足。厂老板介绍说:“我办厂的利润很低,现在这段时间一天只有一百多块钱。但是街坊邻居在兼顾家庭的同时有事做,有钱赚,特别是有一定劳动力的老人,也能在我的厂里赚三四十块钱一天,我很高兴的。”话语质朴,令人感动。

第二家是西红花种植大户,老板也很随和。一大群妇女围着大小桌子,眼明手快地在分拣着西红花。据老板介绍,西红花药用价值极高,经济效益也很好,老板发愁的是:如何争取土地指标扩大生产规模。

第三个走访慰问的是一位年过七十的老村干部。在与他的交流中,他对党的农村政策、富民政策都很了解,也很肯定。对农村的变化他赞不绝口,对现任村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来我们又走访慰问了一位在1955年就入党的92岁高龄的老党员,他脸色红润健康,健谈,家人都有工作,忙碌充实,和谐喜乐。当时,我们在座的一行人都说在老人入党时,我们都还没出生哪。

随后,我们和村干部一起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了新和村后的高山上,俯瞰整个新和村的村容村貌,指点着新和村的山改田项目和宅基地整理项目,畅谈着新和村的美好明天。一行人无不欢欣鼓舞。下山后,我们还走访了设在新和村的梓里小学和幼儿园,实地了解了学校和幼儿园在办学条件、师资质量、食堂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最后,我们走访了一个困难户,为他家送上了我们的一点心意,并且和他家的亲友和街坊做了交流,希望村民关心,邻里相助,帮助他们家度过难关。

走访结束后,感受颇深:

1、大走访活动促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的干部也深入了农村,了解了民风民情;

2、党的富民政策确实深入人心,农村面貌真的有了大改观;

3、农村致富离不开肯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离不开新时期致富能人的引领;

4、农村十分需要更进一步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要建立一种预防农户因大病等意外变故致贫的机制;

5、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城乡居民的养老将会成为一个越来越紧迫的综合性社会问题,需各级政府引起高度重视,从当下就应该实施全方位的计划,并依托社区、村级组织等由易到难地实施。目前,新和村的居家养老、老年活动室、老年食堂等试点工作就做得很好,但缺少经费的支持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4月20日  星期一 晴转多云

作为刚到乡里工作不久的干部,了解民情是必要也是必须的,恰逢进村入企的机会。3月21日,晴,我与一同联村的几位同事一起走访了蒲田村宦塘自然村的20户群众。通过走访,总体感受是:群众们对现有的生活大部分都比较满意,不过幸福之余也有期盼,希望生活能更上一层楼。

一盼:房子建得更大一点住得更宽敞一点

蒲田村,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宦塘自然村在最山里,自然村三面环山,村域面积不大,一条村道通往外面,群众房子依山而建,户户相连。近几年经济发展了,群众们都不约而同地想改善住房。但这时候地基成了最大的问题,村民吴关会一家只有一间房基,如批建的`话,还得让出路基,原本的一间就更加不像样了,他们家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再得到一间房基,或者老房基让出,在新村处得到两间更大的房基以便于造房子;村民吴恭耀也想造房子,家里经济不成问题,儿子也等着新房子结婚,但是苦于村道太小,前面两户人家连得紧,运建筑材料的车子不能进来,他希望可以有一条能够过一辆拖拉机的村道。

二盼:老年活动室建得更快一点

村里的老年活动室房子破旧了,老年人活动不方便,大家希望老年活动室可以早点建起来,大家以后能一起聊聊天,打打牌,打打球,把业余生活搞得更多姿多彩。

三盼:生活更有保障一点

村民吴水泉身体较差,身边只有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儿子,智力不太好,父子两个生活得比较艰辛,希望能办个低保,生活更有保障一点。我们劝他,孩子即使智力不好,学还是要上的,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是必须的。如果确实有智力精神残疾,也可以申请鉴定后办理残疾证,到时取得相应的保障。村民王有财因为车祸丧失了劳动力,一个人生活,也希望办理低保。

后记:走访回来之后,针对问题,我们又多方咨询,村干部也积极做工作。目前,村干部已做通卢生荣一家的工作,在批建他家房子时,将小池塘填掉一点做房基,房基往里让一点,这样屋后吴恭耀一家的道路问题也解决了,事后大家也帮助卢生荣一家了解困难户建房的补助问题和信用社建房贷款问题,希望能帮助到他们一家。至于吴关会家的建房问题,还有待村里新村土地问题批下来之后才能考虑解决了;经了解,关于老年活动室的问题,村里已在规划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关于王有财希望办理低保的问题,乡、村干部已多次上门查看了解过该户情况,该村民身体较差,但是一直没有可靠证明,下一步村干部将会进一步做工作,带他去做一些必要的检查,然后再考虑低保办理问题,目前,他已享受了乡里的困难补助。

民情走访日记【篇3】

那天晚上,我们走访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晚饭后出去时,天还挺亮,往回走时夜色已浓。空气中湿度很大,伴着雨后的降温,习习的风中让人感觉丝丝凉意。路灯亮着,虽然没有城市街灯的密集,却也把硬化的村内道路照得清晰可见。踏着声声犬吠,深邃的夜晚显得更加静谧。延续着在农户家聊起的话题,感受着村庄的脉博、聆听着农民的心声,仿佛自己的心跳和着博动。我们走访的第一家,是村里的老支书,今年已经72岁,一家6口人,老伴61岁,儿子、儿媳都在村里的非公企业上班,老俩口操持着全家2亩4分口粮田,喂养6只羊,由于当过村干部,每年有些津贴补助,在村里老支书家的收入水平属于一般。老支书看上去不象70多岁的老人,穿着中山装,头发梳得很整齐,虽然显得有些瘦,却很精神。说起村里的事情,滔滔不绝,十分熟悉,不象一个离开村干部岗位多年的老人。他说现在村里的干部比自己当书记里要辛苦很多,事情做起来难度也大了许多,现任的书记和村长能力很强,自己也正派、正气,要作出大的决定之前,都要听取老党员、老干部的意见,为了村里的发展,为了村里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两年确实做了很多的事情,村里面貌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变得好起来了,村干部的威信也提高了。看得出,老支书对村里的干部充满了信任,对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很是欣赏,对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十分的满意。作为一个老人,作为一个劳动力步入快速衰退期的老人,也给我们谈起了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的问题;以及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的生活补贴和照顾问题。从老支书的表情和话语来看,他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并不担忧,而是希望各级政府从制度安排上能够为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提供生活保障。当他听到市里今年把这个问题作为市委、市政府重大调研课题,县委、县政府已经准备开展试点工作,以利于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的展开。老支书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当晚走访的第三户户主姓施,年龄47岁,儿子去年参加高考,被录取在山东省烟台市的一所军事学院。说起儿子,今年44岁的母亲情不自禁地流露着骄傲的神色。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个村所属的乡镇是管道婆的故里,傅云龙的家乡。管道婆是赵孟頫的妻子,赵孟頫有皇家血统,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偏安江南的孝宗皇帝赵眘登基,赐第赵伯圭于湖州,祖籍河北涿州的赵氏从此有了湖州(吴兴)的分支,赵孟頫遂为湖州人。赵孟頫五岁入小学学书,每日临池不辍,可写一万字,至老不废,下笔极快,落笔如风雨,篆、隶、籀、真、草、行书无不冠绝古今,自成一家,世称“赵体”。他的妻子管道升同样擅长书法,并工画墨竹、墨梅、兰梅,亦擅诗词。难得的是,赵孟頫和管道升这对艺术家夫妇,感情还相当和睦。赵孟頫想讨小老婆,一时开不了口,就把心思写在纸上:“我为学士,你作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夫人看后,回了首《我侬词》:“我侬两个,特煞情多!譬如将一块泥巴,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忽然欢喜啊,将它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团再炼再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那其间,我身子里有了你,你身子里也有了我。”赵孟頫读后感到非常羞愧,从此打消了纳妾的念头。这是一段流传于世的佳话。福云龙喜研究军事。清同治间入京,任兵部主事,后升郎中。光绪七年(1881)任《顺天府志》分纂,撰《方言考》。十三年,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试,录为外交特使,出使日本、美国、秘鲁、智利、巴西、加拿大、古巴、厄瓜多尔等11国。其间,搜集各国地理、风貌、物产、资源等资料,编写图志。十五年归国,呈献书稿,得到光绪帝褒奖,出任机器局会办兼海军衙门帮办。不久,升机器局总办。二十七年卒于沪,赠一品封典。作为管道婆的故里,傅云龙的家乡,这里尚书重礼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农家子女考上县重点中学、考上大学的为数不少。村里一贫困户姐弟两个都考上了大学,尽管现在生活很困难,但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也使我想到了房东家那摞书、那个书房,还有与网络连接着的电脑。新农村需要有现代文化、需要有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农村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在新时期的发展。

村里的支书和村委会主任,还有镇里联村的副镇长和我们一起走访农户。顺着市长和我们询问的一些问题,不时地为我们介绍着村里面上的一些情况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农户的情况。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知道,村里的干部最了解农村基层的情况,然而,当我看到不仅是村的干部,而且包括镇里的领导对村里的情况、对农户的情况都能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着实感受到现在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深入。而这一点,从我们走访农户时,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好奇地围拢过来的邻居们很亲切、随意地与村镇干部的招呼中得到了印证,可以说,他们对情况的了解不是临时抱佛脚突击出来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积淀下来的。由此,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我们听到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肯定和称赞不是事先安排的,是真实可信的。

走访的第四家农户是一水产规模养殖户。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承包经营着30多亩渔塘。承包经营面积在全村45户规模养殖户中不算最大,因为儿子、儿媳在村里的非公企业上班,一个在照明器材厂,一个在木作品加工厂。所以30多亩渔塘由户主一个人操持着。说起养鱼,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从苗种引进、渔塘消毒、饲料采购、投食喂养,到疫病防治、联系销售侃侃而谈。记得去年蹲点时,一位水产养殖大户告诉我,养鱼的效益比种粮食要好很多很多,承包了200多亩渔塘,一年下来可以净赚30多万,但养鱼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活,不仅喂食要掌握好,及时换水、灌水也非常重要,夜里要巡塘怕鱼缺氧,还要守夜,怕人偷盗。那时,他家里正在造新房子。他说现在有钱了,也想住得好一点,但因为要养鱼,真的造好了也没福气去住,选择了养鱼,注定只能常年住在塘边的窝棚里。这是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呢,这里的户主告诉我们,养鱼夜里要巡塘这是必须的,巡塘一般每晚两次,当然很辛苦,但,这里不用守夜,因为在这个村,从来没有发生过被偷盗的事情。他说,养鱼虽然很辛苦、很累,可与早些年相比已经好了很多。他说现在累点、苦点没什么,只要养出来的鱼能够卖个好价钱就行。我们为农民群众的纯朴、勤劳感动,为其简单而实在的苦乐观叹服。然而,仔细想来,当比较效益充分展示了效益农业发展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与福祉时,农民的勤劳却也掩饰着许多农民无需承担而实际承担着的劳作。他们对党与政府总是报着感恩的心态,在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时,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应该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新改革,当它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时,却由于我们的宣传不到位,由于实际工作的具体指导跟不上,在拥有45家水产规模养殖户的村里,却没有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服务、农资供销服务、农民创业发展融资服务等等都需要农民自己去努力,遇到的.问题需要农民自己去解决。想起我们刚刚到村里时,村支书说过的一句话,他说这次市、县、镇三级领导,特别是市长到村里来蹲点调研,是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当时,我还真为自己能够成为这填补历史空白的一员而沾沾自喜,此时此刻,我却为农民辛勤劳动背后社会公共服务不到位,以及这种不到位背后透射出来的我们工作的飘浮而心悸。

民情走访日记【篇4】

回忆走访的每一位老总,在前进的路上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经历的往事足以勾勒出一部电视无法真实演绎的传奇!听着他们讲述着各自不同的经历,每每都会被这些经历所感动。在执着追求梦想的路上有太多的坎坷,有太多的不可预知,然而他们都是凭着相似

的坚忍一路走来的,他们的企业也是伴着诸多的挫折与艰辛一步步走来的。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亨通热电的董事长曲杰,走访结束之后,我对于眼前这位长者,满满的尽是敬畏之情。也是在走访曲总之后,我才真正明白:风雨过后的从容淡定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谈及曲总,不禁就想到了他的那些丰富的人生经历。倘若把每个人的一生比作一本无字书,未来的经历是这本书上的文字的话,那么曲总的这本书的确是本值得我们去阅读的好书。

19岁,那个我们还在做梦的年龄,那个我们还不懂得什么叫担当、什么是生活艰辛的年龄,那个好多孩子沉迷于游戏的年龄。然而,19岁的曲总已经踏上了生活的征程!进入工厂当起了小工人,稚嫩的肩膀开始挑起了生活重担!

从小工人到推销员、小商贩、饭店老板、灯厂经理、电厂相关部门的局长助理,最终到亨通热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条路曲总走了27年。曲总给我们讲述了这27年间的一些令之难忘人和事。那些人和事,虽已成为过往,然而从这些过往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曲总那坚忍、执着、有魄力、眼光长远独到的人格魅力和交友时真诚待人、懂得分享、不把金钱看的很重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这些过往能够教给我们青年人一些东西。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是更好的指引我们青年人走好未来的人生路。一位长者对于下一代的期望也尽在于此了。这或许也就是曲总直到所有的员工都已下班还是延时和我们交谈的缘由吧。

正如《真心英雄》的一句歌词所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啊,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他们都经历了太多太多,在这些过程中谁会是一帆风顺的呢,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一切,要相信经历就会有收获。



民情走访日记【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朝阳镇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党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旨在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纯、作风不正、脱离群众等问题,朝阳镇党委领导高瞻远瞩,充分发挥基层党员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优势,在全县率先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开展入村包户大走访活动。根据镇党委的要求,作为大学生村官,我参与了本次活动,承担朝阳镇前泊林子村十户家庭包户走访任务,现将本次入村包户走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决策和部署,朝阳镇党委、政府出台《朝阳镇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要求全镇党员干部树立群众意识、深入群众,不要害怕面对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关心群众冷暖和疾苦,必须做到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全镇党员干部实行包户制度,每人包十户,倾听群众声音,了解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二、包户走访工作实施情况

全镇党员干部组成十二个包户组,每个包户组由三至四名党员组成,深入到全镇十二个村,每名成员包十户家庭。我作为大学生村官,成为了前泊林子村包户组成员之一。2013年6月29日,由镇党委书记冯铁生亲自带领包户组来到前泊林子村,到达村部以后与村“两委”干部座谈,了解本村及相关农户情况,随后在村干部带领下分头开展各自所包农户的走访工作;7月15日至7月19日镇党训班期间,由镇包村干部于晓明副镇长带领包户组多次到前泊林子村进行走访调研,我们通过与村干部、村民组长集中座谈交流、分头入户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继续深入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在村干部的协助下,我们深入到农户家里、田间地头,了解农户家庭情况、经济来源、经济条件,倾听群众心声,虚心接受群众批评和建议,了解群众反映强烈和关心的民生问题等。

三、所包农户基本情况

根据入户走访调查,与村干部、村民组长座谈结果,经过与相关农户家庭成员深入交流,我所承担的十户家庭,其中一户为村委委员家庭,三户为村民组长家庭,其家庭成员政治素质较高,经济来源全部为种植玉米、蛋鸡养殖和生猪饲养,个别家庭成员在农闲时外出务工,经济情况较好;一户家庭为党员家庭,经济来源以种地、养殖和运输为主,经济条件较好;有三户曾因土地承包纠纷上访,为重点维稳对象,经济条件一般;有两户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其中一户家庭成员中有疾病,无法劳动,两户均未达到国家低保户补助标准。十户家庭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序号姓名组别家庭成员经济来源经济状况备注

1陈永久九组6人种地、养鸡良好村民组长

2刘继武七组3人种地、养猪良好村副书记

3李 英五组5人种地、务工良好村民组长

4刘福军十组2人种地、务工良好村民组长

5王 有十组3人种地、务工良好——

6董秀云九组4人种地一般党员、上访户

7高天岭九组4人种地一般上访户

8贾福顺九组5人种地一般上访户

9孙 录十组2人种地较差未达到低保标准

10毕柏林十组3人种地较差妻子有红斑狼疮

未达到低保标准

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解决建议nNs88.COm

1.上访户土地承包纠纷问题。上访户的土地承包纠纷属本村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土地延包工作的落实。我们已向上访户宣传了国家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省市县相关土地延包政策、机动地发包合同的有关规定,传达了镇党委、政府在今年年底彻底落实本村土地延包和新生人口分地工作的决心。上访户表示理解,但仍对土地问题表示担忧。土地是农民的生命,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们理解上访户的心情,镇村两级将继续关注相关农户的诉求,合理引导宣传政策,让村民安心,维护镇村两级的和谐稳定。

2.困难户问题。我所走访的十户家庭中,虽然没有低保五保困难户,但有两户经济条件较差,原因一是家庭成员有生病、二是年龄较大无法外出打工,只靠种地收入。在走访中,困难农户对政府和社会存在很大期望和依赖,扶危解困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责任,是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因素,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向民生工程。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困难户特别是没有达到国家补助标准的困难户,帮助他们脱离贫困,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主要来说,一是帮助有病的农民申请国家相关疾病补助,缓解家庭开支,让他们感受政府的温暖;二是关心年纪大在家务农的农民,过年过节走访慰问,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3.村屯道路与村屯环境问题。村屯道路与村屯环境是一直困扰本村的重大问题,也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的问题。在走访调研中,几乎所有的农户均提到了本村道路与环境。本村道路大部分还是土路,下雨下雪根本无法行走,虽然修建了一条水泥路,但也无法满足村民出行的需要;本村是蛋鸡养殖大村,个别村民没有环境意识,鸡粪乱堆乱放,堵塞道路,影响村容村貌。关于道路与环境问题,镇村两级目前均在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特别是镇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洽谈鸡粪无公害处理企业落户本村,为村屯环境整治提供良好基础,同时最需要的还是村民的配合和支持,我相信在镇村两级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本村道路和环境问题一定会尽早解决。

五、工作总结

这次活动是朝阳镇党委在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展开的,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来到农村开展工作,必须要了解现在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愿什么,难什么,因为我们来到农村就是来服务群众,这也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加强了自身树立服务理念和群众意识,为自己以后开展群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也为镇村两级加强和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详实、鲜活的调研资料。这次走访工作没有结束,我会持续关注和联系所包十户家庭的最新状态,尽心竭力办实事,尽职尽责解难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民情走访日记【篇6】

即使历史的车轮辗转到将近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1921年在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代表共产党成立的会议。在动荡的年代,不到百人胸怀着寻求自由民主理想,为着内忧外患的民族在摸索出路。共产主义,一个共同的信念把这些人组合在了一起,也正是这个真理带领着中华中华民族走到了今天。

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批为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共产党员慢慢变老。但是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奉献,一直被政府和人民记在了心里。七一后,花都区、镇政府就连续下文《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农村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的通知》。根据文件要求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需要在今年10月底前竣工,镇里面有8位对象被纳入到拆旧建新范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规划部门也协同国土所与村委一齐办理我镇困难老党员报建的有关手续,以确保如期完成上级任务。

早上十点左右,我们一行五人在义山村委负责同志的引导下,拐过了几个小巷来到了其中之一的困难老党员的旧房子前。老同志得知我们今天会到现场,早早地等着坐在小凳子上。我们一下车他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招呼我们到他家里。窄窄的房子,阴湿的环境,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老人的沧桑写在了脸上,在这个陪伴他的房子里我相信更是有着一番不为人知的故事。村委的同志跟他闲聊了几句,老人显得很高兴,也许是这个孤独的.老人家里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也许是上面的关心让他感到了温暖 看到老人家高兴地同时,我也莫名地感到了一丝心酸。可能是我们平时对于他们的关怀不够,老人家在这个简陋的小房子里面不知度过了多少的日日月月。

简单了解了老同志的情况后,我们就跟他讲了一些报建需要的材料,跟政府这边的一些政策。村委同志介绍,本次困难党员的安居工程区委跟镇政府总共可以拨款六万左右,老同志这边只要拿出少部分钱就可以住上新房了。老同志听完后非常高兴,嘴里也不断地感谢着我们。简单交待完程序及上面所需要的材料后,我们也跟老同志道别。从汽车后视镜上,我清晰地看见站在那里目送我们离开的那个瘦小的身影越来越小。想想即使挂职的短短一年时间,能为这些老同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时间会慢慢地流逝,也许以后我们变老的时候,党跟政府的关心能普及到每个曾经为社会做过奉献的人。当养老、社保、教育等社会问题逐渐充斥每天新闻的时候,我也一直坚信我们党肯定可以正视这些问题,解决好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让我们也能像那位老同志一样,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