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范文吧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作品名观后感的格式规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的是电影,其实也是自己的生活,我们选择的作品通常适合我们精神上有所共鸣的。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欢迎您来到这里我们的网站会持续更新新内容!...

活动范文 > 活动范文 > 导航 >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精华8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2024-06-01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精华8篇。

活动范文吧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作品名观后感的格式规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的是电影,其实也是自己的生活,我们选择的作品通常适合我们精神上有所共鸣的。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欢迎您来到这里我们的网站会持续更新新内容!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篇1】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省**市**市伯延镇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特别是周总理说过的“四句话”,充分体现了周恩来总理深入实际、情系民众、服务群众的高尚情怀。

“只要有一个问题我不清楚,都不会离开的”。影片充分展示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展示。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风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周总理一进村,当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的与群众交心,细致的做群众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的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下乡,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他们不是没说实话,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国家“。周恩来总理通过四个昼夜的调研发现,所谓的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即使党的决策出现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家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的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周恩来带队来这里搞调研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虽表现了困苦和灾难,但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度难关的激情。

”心最痛的,就是这个家的家长,责任最大的也是这个家长“。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本质、最突出的人格本质,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通过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等情景,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这个家长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的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如果有机会我以后一定还来,就是来不了也要派人来看望你们“。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篇2】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的国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国连续三年大旱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一切援建项目的经济压力,使新中国和新中国的人民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但无论经受着多大的困难,党和人民依然充满着不可动摇的激情,人民始终想着国家的困难,党始终牵挂着人民的艰辛。面对国家遭遇国际关系恶化的困境,面对全国老百姓忍受自然灾害带来的饥饿,党中央及时派出多路调研组,奔赴全国各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进行实地调研。尤其是周总理通过在**伯延公社四个昼夜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这时执行的全民吃大锅饭的政策,很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周总理从对党负责的角度,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向毛主席实事求是的汇报和反映了吃大锅饭的弊端,并建议党中央考虑对吃大锅饭的政策进行调整。最终党中央毛主席立即决定对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全民吃大锅饭的政策进行调研。至此,全国上下全民吃大锅饭的历史被伯延公社先行一步停止的做法而终止。

这是影片反映的当时我过的历史背景和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结合今天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看完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我有以下几方面的触动和感受,想与大家共勉。

一、国贫家穷,精神不倒。中国共产党经过近三十年的浴血奋战,在历经百斗战乱的沧桑国土上建立了新中国。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不容易,但建设新中国更不容易。影片虽然反映的是1961年,国家遭遇三年大旱,苏联老大哥又撤回所有援建项目和资金的历史背景,新中国处在极端困难的境地。那一年,我还没有出生,无法感受当时的艰难困苦,但通过观看影片,我真的切实感受到,当时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虽然面临着和经历着极端的困难和贫穷,但实际上国家和人民并不贫穷,国虽贫,家很穷,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精神却不贫穷,真是由于这种全党全民上下同心,团结一心共同战胜困难的精神,使新中国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调整期。而如今,虽然社会发展了,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全民的精神却,人心涣散了,价值观扭曲了。

2、官民平等,同甘共苦。影片反映的是老一辈革命家、老一代党的领导干部,深知”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所以,在自然灾害面前,在社会经济发展遇到困境时,没有哪一个领导搞特殊性,更没有哪一个领导搞腐化,完全是上下同心,官民平等,同甘苦,共患难,团结一心,与天斗、与人斗,最终战胜一切困难。而如今,官民不平等、上下不同心,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四风“问题日趋严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是为了彻底解决”四风“之害而进行的一场思想教育活动,”四风“问题不但害己,更危害党的统治基础,危害人民的切身利益。目前,全国上下先后开展的两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在与解决上至下的存在的”四风“问题,从而最求我们党倡导的官民平等,官民一致的从政原则。

3、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治理国家,造福人民、安邦兴国,国家的政策必须先行,但先行的政策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是否符合治国安邦的实情,则要通过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实地调查研究,才能界定制定的政策是否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切合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否则,制定的政策可能无法下行,甚至不能下行,即便是强力推行了,()也有可能对社会发展,对造福人民,对安邦兴国是百弊而无一利的,就像当年实行的全民吃大锅饭的政策一样,对社会发展,对创造幸福生活、对提高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大力弘扬求实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了解实情,用掌握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制定政策,管理社会,治理国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践是标准,实际是依据,实干是导向。

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说的干部就是人民的干部,党员干部一定要从为了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都要牢牢树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管一生,必须为民服务。为官就得心向群众,为官就得清廉为民,否则,为官者就有可能成为庸官,贪官。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好就好在他能完全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这次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每一个党的干部都必须对人民负责,做为人民服务的先锋和表率,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前提下,从思想深处,从为政之德,从履行职权等方面,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官为民履职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篇3】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人性洗礼

在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时,我被深深吸引和感动。这部电影聚焦于周总理在伯延的四天,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领导人的工作与生活,也给我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人性洗礼。

电影中的周总理,展现出了他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与群众心连心的领导风格。这四天里,他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这种深入基层的工作方式,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显得尤为珍贵。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与基层、与群众的联系,而这部电影则提醒了我,作为一个党员,更应当紧密地与群众联系在一起,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

电影中的周总理,不仅展现了其作为领导人的英明果断,更展现了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当他听到群众的呼声,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他没有犹豫,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食堂。这种对于真相的追求、对于群众利益的维护,让我深感震撼。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视真相和群众的利益,而这部电影则教会了我,作为一个党员,应当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更应当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电影中展现的党群关系也让我深感震撼。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党和群众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群众信任党、支持党,而党则关心群众、维护群众的利益。这种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不仅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更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关键。

电影虽然结束了,但给我的思考却远未结束。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党员,我应当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何更好地与群众联系?如何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利益?这些都是我从这部电影中得到的重要启示。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不仅是一部展现周总理卓越领导才能的电影,更是一部展现我们党和群众深厚感情的电影。它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何更好地与群众联系、如何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利益。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始终牢记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和教诲。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篇4】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励人民说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

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的工作细致入微。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篇5】

在中国电影百花园中,特别是伟人题材的作品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只能算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却在认真回答党的群众路线怎么走的大问题。纵观之,电影给出了三个建议:即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

听一听什么?听一听以刘邓大军为代表的党的队伍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是怎么走群众路线的。伯延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人民群众和革命队伍水乳交融。抗战期间,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部带领人民群众在这里抵抗侵略;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曾在这里会晤高树勋,揭开了着名的邯郸起义序幕。

为了避免喧宾夺主,影片并没有影像重现这些历史画面,只是借众多人物零星的语言来构建这段史实,用以说明伯延人民对党的深厚情感有着历史渊源。来到伯延的第一天,周总理就曾深情地回忆刘邓大军在伯延的战斗经历。然后,片中的其他角色如连弟奶奶、老党员郭百岁等也经常在关节眼上提及刘邓大军的往事。

最触动我的是郭百岁的那句:过去刘邓首长都拿我当块干粮呢!干粮在战争年代就是宝啊!着墨不多,但一个纪律严明、团结群众的刘邓大军形象,就已经出现在观众的心目中了。而且这个形象如同影片的潜在布景一般,始终伴随着剧情的发展。正因为刘邓大军当年在伯延成功播下了走群众路线的种子,才使遭受大灾之后的伯延群众仍有那么高的革命觉悟,愿意相信党,替党分忧。因此,我们不妨认真听一听群众的口碑。

看一看什么?看一看周总理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是怎么走群众路线的。周总理是中外政坛的一个奇迹,现在仍有许多人每每提及他,眼角都会情不自禁地湿润。群众对他的赞誉发自内心。作为开国元勋,周恩来总理不是以驾驭战争的魅力征服群众(那是毛主席的活儿),而是以诸多执政细节来打动人民的心灵。《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导演陈力无疑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为了再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在调研伯延、戳破谎言、改变政策的大框架下,影片用了大量的镜头语言来处理细节,使整个故事丰满真实。我可以信手拈来:总理去吃饭,一条腿已迈进屋子,但一看桌子上的红烧肉和鸡蛋,又迈了出来;而后来吃连弟奶奶的拽面,却毫不犹豫地迈进门去;他到连弟奶奶家,往炕上一坐,听老人唱落子戏,就像在自己家的客厅里一样自然;他到张二廷家里去抱养孩子,就坐在门坎外和二廷像两个老朋友对话;在地里种红薯藤,被一位有些调皮的女社员三番两次纠正错误这些,仅仅是电影技巧吗?不!这是一位人民公仆坚定地走群众路线的清晰脚印。他用自己的行动把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不搞特殊化等等词汇激活了,我们不应该认真看一看吗?

想一想什么?党员干部们必须想一想自己的脚应该怎么走在群众路线阳光大道上,才不至于误入歧途,既避免让自己身败名裂,也避免让群众利益受到侵害,更避免让党的事业遭受损失?这个建议电影屏幕没有直接提出,但却是少不得的题中应有之义。

影片中有个好干部伯延公社主任郭凤林。他父亲是老革命郭百岁,他自己也为革命做过很多贡献,在面对困难时总能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可在周总理调研过程中,他却专门和总理对着干:总理要听真话,他就说假话,并威胁公社其他干部不许讲真话;总理要见群众,他就把落后分子都关起来,把老父亲也瞒得死死的;更有甚者,纸包不住火之后,他居然善意地劝周总理也不要对毛主席讲真话。而这一切的理由,居然是不想让主席和总理看到农村的困苦实情而堵心。真是一个替党分忧的好干部、好同志啊!

想一想,如果今天的干部都这样冠冕堂皇地走领导路线,对上做报喜鸟,对下做猫头鹰,长此以往,将置人民福祉、国家兴亡于何地?这难道不是与群众路线背道而驰吗?影片最后让郭百岁在周总理面前为儿子说情的情节,虽然合情合理,而且具有一定的喜剧效果,能搏一直有泪意的观众一笑,但我却认为这是影片的败笔:对报喜鸟们的处理太轻了!用一笑而过的手法处理欺上瞒下的官员,不就是在姑息纵容他们吗?长此以往,假如党和国家再遇到重大困难,群众们还会和党并肩站在一起吗?

影院的灯亮了。听过、看过、想过之后,我们的党员干部们,但愿你们能走好自己的群众路线。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篇6】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一部朴实的历史影片,将周总理俯首体察人间疾苦的真心、真情与真诚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是因为演员的演艺精湛,也不是因为导演的水平高超,而是因为影片中的细节情景都是对总理身上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再现,而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让人民群众为之动容。难忘四昼夜,一颗公仆心。他始终坚持做真学问、搞真调研、当真公仆。在他的身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化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行动。肉体早已化作黄土随风飘去,精神却光芒万丈永照后人。这就是百姓爱戴、万人敬仰的周恩来总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有关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的讨论方兴未艾。值此良机,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历史影片,不仅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好处,而且能够从电影情节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什么才是领导走基层调研了解状况,什么才叫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仅仅如此,还能影响、感染广大党员同志在实践中践行这些先进理念和指导思想。该影片的多个情节在反复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笔者选取其中几个感人至深的细节谈谈自我的感受,以期能与大家分享。

红烧肉前门难进,一碗拽面情更深。两个相似的门槛,两种不一样的情景,两种不一样的情绪。总理刚去到伯延时,看到社员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他那条已经迈进屋子里的腿又迈了出来。想必此时总理的情绪很复杂,看到社员都在弄虚作假,人民群众却在忍饥挨饿,内心反差十分强烈。所以总理的那条腿毫不犹豫地退了回来。同样是吃饭,看到连弟奶奶做的拽面,他毫不犹豫、大跨步地迈了进去,大口大口地吃开了,这次总理吃的很舒心、很踏实。这两个情节的鲜明比较,不费一言一语,却将总理急群众所急、反对官僚作风的群众观点鲜明地展示出来了。

心系百姓动神州,毕生只为济沧海。总理亲自下地与社员一齐插地瓜秧、与社员一齐冒雨挽救正在被暴雨冲刷的地瓜秧、在地里喝社员盛的水时先倒下去一大半自我只喝了一小口这些细微之处无不体现着周总理的亲民、爱民、为民的宗旨意识。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遭遇如此大灾大难,同时又面临着苏联的压榨,总理和群众们肩并肩一齐战斗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只为了百姓的生活更幸福、祖国的未来更强盛。

理解批评敢认错,知错能改不为过。在插地瓜秧子时,有个社员大大咧咧地指出总理的错误:不就应竖着插,就应斜着插,插完之后踩得太严实,会因不透气、不透水很快死掉。这时,总理敢于正视并承认自我的错误,敢于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把自我也当成群众中的一员,彻底地融入群众。同时,应对郭凤林粉饰太平的系列错误,却能看到他的初衷是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看到他过去一向是尽职尽责的好党员这一面,说明总理对郭凤林的错误能够持一种客观、全面的态度。认为他只要不是一错再错,错了之后能够认识到并且愿意改正,便是能够理解的。

为民务实搞调研,不听真话不罢休。总理在写完调查报告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在他还有一个疑问没搞清楚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即使是郭凤林组织的欢送会也送不走总理。正如总理说的不了解你们的真实状况,我们拿什么调整政策啊?他不会被社员的谎言假话所欺骗,不了解透当地的实际状况决不罢休。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我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在不眠的四个昼夜里,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下,他结交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执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最后幡然醒悟,承认错误道出实情。这体现的是一种追求真理、为民务实的调研精神。

总理离开民不舍,盼望总理再归来。在总理心中,伯延乡的每位人民都是党和国家的主人;在群众心里,总理就是为他们解救苦难的活菩萨。记得总理初到村里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去看总理的情绪都很急迫,有的小孩翻墙越壁去看,被关押的那群大人从门缝里抢着看,都说和画上的一模一样,一眼就认出来了。总理离开伯延乡的那天清晨,村口早已被欢送的村民们围的水泄不通,群众和总理握手道别。总理临别时郑重地承诺能来我下次必须再来,来不了,我也会每年派人来,之后总理切实履行了他对乡亲们许下的诺言。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不舍而别。从此周总理的足迹便深深地镌刻在了伯延乡一代代人民的心中。

历史就是最好的教材。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周总理执政为民的朴实行动,爱民如子的感人细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工作实践中必须要深入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员工,要踏踏实实地坚守好自我的岗位,做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篇7】

8月21日上午,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篇8】

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虽然那个艰苦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影片使我深深感到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对党、国家、人民的纯真的爱和执着,那样爱憎分明,团结友爱,乐观向上,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深深的.感到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勇于改正错误的博大胸怀。一个个情景让我难忘、感动、震憾……

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民以食为天,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四昼夜,排除种种“困难”,摸底调查,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周总理以诚相待、虚怀若谷的行动,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在他身上,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和优良作风。几个细节不禁使我心灵震撼,当他看到掉光的树叶,看到百姓的吃食,他不顾大病初愈之躯,同老百姓一起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知道挑水要走十几里,他在地里把清水往回倒了大半,自己只喝一点点;暴雨来临的深夜,他调动人员保护群众温饱的希望——地瓜秧苗。他的务实,体现在不察实情不罢休的工作态度里。面对郭凤林的故意隐瞒,几次三番的催促返回,他坚定调查决心,一寸一户地与群众谈心,做群众思想工作。面对干部们的讳言,他与二廷交朋友,打开话匣子,批评自我,真诚沟通。面对不吃大锅饭的群众,他没有片面判断,坐在门槛上了解第一手资料。他的清廉,体现在舍己为人的生活作风中。刚到伯延的正午,看到基层干部准备的红烧肉、白面馍,他收回了迈向餐厅的腿,门上红色的“艰苦奋斗”标语显得那么刺眼。看见老太太做的拽面,他怀疑老太太典当了寿材,特地吩咐秘书查实并买回。知道二廷多子女,饥荒年头难养育,他提出了领养请求。一个个细微的片段,衬托出的不仅是周总理伟岸的形象,更是伟人对群众至亲至诚的情怀。

观后思考,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也是无数革命前辈留给我们新时代党员的宝贵遗产。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做为准则。像周总理说的那样,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青年党员只有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